本文目录
1、法律分析: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底薪是否是扣除社保之后的工资,但可从其计算方法推出最低工资是指扣社保之前的工资总额。
2、法律依据:《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4、(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5、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6、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于本条规定。
1、法律分析:公司按最低工资交社保不合法,按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3、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4、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底薪3000社保不是从工资里扣。社保不一定是从底薪里扣除,其个人缴纳部分是从工资里扣除的。通常情况下,员工的工资的组成包括底薪、提成、绩效工资等,而且这些工资一般是一起发放。工资越高则社保缴费基数越高,工资越低则社保缴费基数越低。月工资超过上限的以上限为缴费基数,月工资低于下限的以下限为缴费基数。
五险两金指的是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
企业需要在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去社保局及公积金中心办理社保、公积金开户。社保开户后会拿到《社保登记证》,公积金开户后会取得单位公积金登记号。
单位每月都必须把企业新增的员工添加进单位的五险一金账户中,并把已经离职的员工从账户中删除。社保、公积金账户为两个独立的账户,增减员工的操作在两个账户中都必须进行。
单位每月需要为员工申报正确的五险一金缴费基数,以确保五险一金的正常缴纳。五险一金的缴费基数以员工上年度平均工资或入职首月工资为准。
如果企业、银行、社保/公积金管理机构三方签订了银行代缴协议,则五险一金费用将在每月固定时间从企业银行账户中直接扣除。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现金或者支票的形式前往五险一金管理机构现场缴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底薪加社保补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
1、确定底薪:底薪是指员工在不考虑其他津贴、福利、奖金等的情况下的基本工资金额。它通常根据岗位级别、工作经验和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2、确定社保补贴: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政策,确定员工在社保方面的补贴金额。社保补贴可以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3、计算总收入:将底薪和社保补贴相加,得到员工的总收入。这个总收入并不包括其他可能的津贴、福利和奖金等。
想知道社保问题跟工资按照多少缴纳可参考以下内容:社会保险中,各项费用是以职工上年的全年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新招用人员以第一个月工资或者劳动合同规定工资为缴费基数)按比例计算,并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分别缴纳的。规定的比例大约是:养老:单位20%,个人8%。失业:单位2%,个人1%。医疗:单位6-4%,个人2-4%。工伤:单位1%,个人0%。生育:单位1%,个人0%。各地可能略有变动。
1、最低工资不包括社保,但是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考虑社会保险个人应缴的部分,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